上世紀80年代,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百姓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新事物、新思想迅速湧入神州大地,濟南也不例外。生活在濟南的攝影師張孝林,用相機真實地記錄了那時濟南百姓的日常生活。一張張生動的老照片裏,有著來自那個年代的專屬生活光景,透過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我們感受到了時代發展的脈動。
《我的第一張新聞照片》——刊登于濟南日報1981年10月20日頭版。爲進一步提高産品質量,槐蔭低壓鍋爐廠革新研究組的同志和工人一起研究爐型改造。張孝林/攝
《濟南市第一屇家庭運動會長跑比賽》——攝于1982年。張孝林/攝
《水泄不通》——攝于1982年。改革開放後,曾作爲資本主義尾巴而被取谛的緯十一路集貿市場重新開放,來自全國各地和周邊地區送菜的車輛,每天都把附近街堵的一塌糊塗。市場日客流量三萬多人,是聞名全國的蔬菜批發市場之一。張孝林/攝
《圍觀》——攝于1982年。那時候外國人在國人眼中充滿著神秘,每當遇到這些金發碧眼的歪果仁,人們便會象看天外來客一樣,爭相圍著他們看個究竟。張孝林/攝
《迷人的小畫書》——攝于八十年代。現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會記得陪伴他們走過童年的小畫書。這是孩子們在青年公園裏租畫書看的場景。花一到二分錢租上一本,幾個人圍著看,己成爲兒時抹不去的回憶。張孝林/攝
《自謀職業》——發表于1982年2月27日《濟南日報》。1992年以前,國家對學生一直是包分配。隨著大量青年畢業,很多人處于待業狀態。高中畢業生李萬華自謀職業,在街頭代售圖書,成了當時的新聞人物。張孝林/攝
《英語角》——攝于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全國掀起學英語熱潮,素不相識的人們聚集在公園、廣場、校園等,相互學習,練習口語。張孝林/攝
《雙反》——攝于1982年。這種有兩個鏡頭的相機叫做“雙鏡頭反光相機”,簡稱“雙反”。是三十年前最爲常見的一種相機,上面的鏡頭用做取景,下面鏡頭用做拍攝。那年頭只有極少數的家庭擁有相機。張孝林/攝
《評說民間事》——張孝林攝于1983年,1985年獲齊魯大地攝影展銀牌獎(金牌空缺)
《孤身老人患病 衆人相助脫險》——見于《大衆日報》1983年1月15日頭版,獲該年度山東省好新聞獎。張孝林/攝
《蜂窩煤》——攝于1985年。那時每年每個家庭幾乎都有幾次晝夜排隊到指定的國營煤店憑票購買蜂窩煤的經曆。如果運氣不好,還可能買到劣質的蜂窩煤,給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圖爲煤店領導同意更換質量有問題的蜂窩煤。張孝林/攝
《英雄來到我身邊》——攝于八十年代。聞名全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戰鬥英雄盛其順和經七路一小的孩子們在一起。張孝林/攝
《鬧元霄》——刊登于1984年2月15日《濟南日報》。由于文革消失了多年的民間扮玩重新走上街頭。張孝林/攝
《報刊門市部》——攝于八十年代初。那時候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只有廣播和報紙。機關單位的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到收發室拿報紙,而很多沒有條件看公家報紙的人,只好到報刊門市部排隊買報。這幾位剛買到報紙,便急不可耐地看了起來。張孝林/攝
濟南環城公園建設工程開工典禮盛況——攝于1984年。1984年3月,濟南環城公園修建工程開工,奮戰一年半,1985年10月工程竣工,融湖、河、泉水爲一體的環城公園正式亮相。張孝林/攝
(注:文中所有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動能轉換 項目爲王”2019年全市重點項目建設觀摩評議活動 到章丘區 商河縣濟陽區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觀摩
“動能轉換 項目爲王”2019年全市重點項目建設觀摩評議活動 到天橋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萊蕪區觀摩
決戰四季度·打好攻堅戰 | 曆城區:東城再起大型文旅遊玩地
決戰四季度·打好攻堅戰 | 曆下區:全省時尚消費新地標將崛起
無線濟南客戶端
濟南發布客戶端
泉城藍客戶端
市中手機台客戶端
版權所有:濟南廣播電視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1020100號-1
魯新網備案號:201653103
廣電總局批文 廣局[2010]58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7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許可證號1907177
公安備案號 37010202001790
濟南網 用戶反饋郵箱:ijntv_mail@163.com
舉報電話:0531-85652768
廣電總機:0531-85652114
廣告合作:0531-85653065
國家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